荣昌新闻网讯(融媒体中心记者 魏 霞)初夏时节,万物竞绿,百花争艳。走进万灵镇尚书村,一如既往的生活劳作,改变的是抬头见蓝、满眼见绿、出门见景。漫步村中,白墙黛瓦、小桥流水、花草亭阁;走出村外,青山相连、绿水环绕、鲜果飘香。村道上,两侧栽种的绿植含苞吐翠,游客三五成群,谈笑声此起彼伏,孩子追逐嬉戏……这一切的变化,是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。
去年,尚书村被列为“美丽乡村”建设示范点,村支两委以此为契机,着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富民产业发展紧密融合,描绘出一幅“村在林中,路在绿中,人在景中”的生态文明乡村美景图。

村民参观村史乡贤馆

宜居乡村一隅
厕所改造 展现乡村“新气象”
“以前的厕所没有电灯,上厕所时黑漆漆一片,地面也是坑坑洼洼的。现在好了,厕所地面和墙面都贴了瓷砖,还安上了洗手盆和冲水式马桶,干净亮堂,跟城里头一样。”说起自家新建的厕所,尚书村7组村民谭必贵很高兴。
与谭必贵一样高兴的,还有尚书村另外462户村民,说起厕所革命带来的改变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拉开了话匣子。
“臭味没了,苍蝇少了。”“以前没厕所,洗澡也不方便,现在日子好了,村里的环境也好多了。”“发展美丽乡村有底气了”……村民一句句滚烫的心里话,折射出厕所革命的民生热度。
小厕所连着大民生。为使改厕这项民心工程真正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,尚书村“一盘棋”抓改造,将改厕与庭院整治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相融合,因地制宜、统筹兼顾、整体谋划,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规范化、长效化,持续完善管护机制,补齐民生短板。
如今,尚书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已达97%以上,改厕任务已基本完成,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“如厕难”,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,村民不再“谈厕色变”。一个个干净整洁的厕所给村民带来了便捷,也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,让生活更舒心。
小院自治 刷出乡村“新颜值”
“清沟扫地摆整齐,清清爽爽过日子。”5月16日一大早,林家院子村民李华祥正在庭院里清扫。
林家院子是万灵镇尚书村打造的自治小院之一,目前有24户村民居住。去年,当地政府投入了100多万元,对小院的人居环境进行了整治提升,彻底改善了小院居民的生活环境。
“包括林家院子在内,我们村已在5个村民集居点建立了自治小院。”尚书村党支部书记甘立俊介绍,通过打造自治小院,着力调动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有效解决了“干部干,百姓看”的难点问题,促进干群携起手来,共建、共管、共治、共享文明和谐乡村发展成果。
“政府为大家办实事,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,村容村貌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,大家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如今大家都自觉积极参与环境整治,实现‘要我做’到‘我要做’的转变,力争把尚书村打造为村容美、庭院美、生活美、乡风美的美丽村庄。”李华祥说。
除了打造自治小院,尚书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,还注重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发掘、保护、传承。
“我们将原村办公室改建为尚书学堂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村史乡贤馆、‘小六长’廉政警示教育基地,并新装修便民服务中心,做好绿化整治,打造了农家书屋、农特旅游产品展示厅等,不断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,展现‘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’的浓厚乡村气息和建设内涵。”甘立俊说。
长效机制 树立乡村“新风尚”
环境变美了,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套长效机制。
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得到乡亲们的大力支持。”甘立俊说。为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,落实在行动上,该村创新工作方式,在村(组)、院落设立农村人居环境评比公示牌,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开展“我家还不美”评比活动,充分调动村民主动参与整治的积极性。
同时,该村还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,实现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,并积极调动村级群团力量共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引导农户将村庄清洁整治、建设美丽庭院转化为自觉行动,避免出现“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”的现象,切实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。
通过强有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尚书村实现了生态宜居村庄美,但大家并不满足于此。“规划好产业发展的路径,引领村民共同致富,才是美丽乡村建设最深刻的内涵。”甘立俊介绍,过去,尚书村主要以种植传统粮油产业为主,种植模式单一、产值不高,缺乏有力的经济增长点,村民增收难度较大。
如今,尚书村将利用万灵古镇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,积极探索出“村企共建”发展模式,实现生态与产业的有机结合,大力发展蜂蜜、水果采摘、苗木、农家乐等产业,通过发展特色产业、特色经济,催生新动力、实现新跨越,把乡村振兴这盘“棋”下活,实现新时代的“田园美、村庄美、生活美”,提升村民获得感、幸福感、满意度。
(新媒体编辑 殷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