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春意浓
王慧 摄
春天一吹,田埂上各种野菜拱开泥土,一簇一簇,一片一片,蓬蓬勃勃地繁衍、生长。
野菜,注定了它野性、野气。草地、山崖、溪流边……风里生、雨里长,压不住、踩不死、挖不尽。无需施肥,无需薅锄、浇水,无需除草。吃过的野菜有荠菜、马兰头、马齿苋、小根蒜、枸杞芽、地皮菜……村里的小伙伴常拿把小铲,挎着小篮子,结伴去田埂上挖野菜,也是我们漫天撒欢的时候。
小竹篮满了,小伙伴们开始玩着各种游戏,或就地一坐,抓小石子;或窝在一处,扮家家;或折一根树枝,学着电影里的镜头,趴在田埂头“打仗”。大人一声喊,顾不得一身泥土,满脸灰尘,挎着野菜,“雄纠纠,气昂昂”,凯旋而归。
春天的第一道野菜是荠菜,锯齿一样的嫩苗,可清炒,可凉拌,可做馅、做汤。老家一道特色小吃是荠菜圆子。新挖的荠菜,摘去老叶、杂质,淘洗干净,剁碎;香菇、玉兰片、火腿、虾米、五花猪肉剁成碎末。肉末煸炒熟,加入各种菜末、调味品一起拌匀,捏成圆子坯。旺火油烧至六成热,圆子坯入锅炸至外壳呈浅黄色,即可食用。酥脆、鲜美,散发着独特自然的清香。吃一口,让你忘不了。每年春天,母亲都会晒很多干荠菜,寒冬腊月时,泡发了干荠菜,烧咸肉,或者,做饺子馅、包子馅,都是一道美味佳肴。
家乡的马兰头是紫红的梗茎,青绿色的叶片,铺展着,连缀着。窄窄的田埂,铺成青绿色的地毯,脚踩上去,又柔软又舒服。马兰头一般用剪刀剪,一手薅起一簇,另外一手的剪刀张开,贴着地面,剪刀“咔嚓”一合,只听“滋——”的一声,带着水润润的脆响,一簇鲜嫩嫩的野菜就采到了手里,轻轻地抖一抖,手里就攥着一朵“绿花”。马兰头凉拌最好吃,摘洗干净,焯水。捞出过凉,控干水分,切小段,五香干切丝,加适量盐、生抽、糖,拌均匀。小的时候,女孩们跳橡皮筋,脚绕着皮筋灵巧地跳动,嘴里很有节奏地唱:“小皮球,圆又圆,马兰开花二十一,二五六,二五七,二八二九三十一……”
小根蒜,细如韭菜兰,柔如依依杨柳枝,有一股新鲜的辛辣野香儿。它总是悄悄探出尖尖的脑袋,悄悄地长,不经意间,一簇簇,窈窕着身姿,在春风里曼妙起舞。村前的大河埂上长着很多小根蒜,河埂土质板结,又扯着密密的巴茅草,挖的时候,不但要用力挖,还要特别地小心,才能连着蒜头挖上来。母亲将小根蒜洗净,直接腌泡在盐水里,吃时掏出一小把,闻着就会食欲大开。
马齿苋,晒干了,口味更醇香,晒马齿苋要先用草木灰揉倒。地皮菜炒辣椒,脆嫩爽口;兔老婆顶蒸菜团、疙瘩,清新……
南宋陆游《食野菜》诗中说:“山蔌野蔬次第尝,超然气压太官羊。”野菜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的佳肴,它没有高贵的身价,没有夺目的光环,但它以特有的口味充斥着人的味蕾,将清清淡淡的日子调剂得活色生香。
(作者 杨丽琴 新媒体编辑 林彦志)